解读极寒天气 反思重金属污染
信息来源:china-j.com 时间: 2012-02-17 浏览次数:611
进入2012年,全球气候开始变得不同寻常,“极寒天气”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广西龙江河镉污染再度引发人们对重金属污染的关注,加大重金属污染防控力度成为共识。中央财政今年安排55亿元整治农村环境,受到社会各界的好评。
1 全球气候变暖还是变冷?
自去年至今,非洲之角经历大旱,泰国遭遇严重洪灾,欧洲如今又出现百年来罕见低温……在全球范围内,极端天气和气候事件越来越频繁。
2月8日,媒体称全球将进入小冰川期系误读。中国气象网的官方微博多次解释说,气候变暖仍然是趋势,不会出现所谓的小冰川期;英国气象局也批驳媒体关于全球已经进入小冰河期的报道。在不少科学家看来,部分地区、部分时段出现的低温天气并不能改变全球变暖的趋势。文章还说,与其争论变冷还是变暖,不如加强对极端天气的预测和应对,减少极端天气带来的负面影响。一些专家也提示,判断一个冬天是暖冬还是冷冬,要从整个冬天的时间段和全球范围来讨论。
2月13日南方日报说,进入2012年,全球气候开始变得不同寻常,“极寒天气”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对近期极寒天气出现的原因,世界气候专家们给出了基本一致的看法,那就是:全球变暖正是引起极寒天气的深层原因,北极海冰融化将北极天气带给了欧亚地区。由于气候变暖,北极冰盖的体积在近30年里减少了20%。极地海洋一旦缺少冰层覆盖,其海面相对温暖的空气就会向寒冷的高空移动,影响极地大气循环,其结果是极地冷空气在高压系统推动下,向北半球大陆地区进发,导致当地气温骤降。文章还特别指出,全球气候变暖在时间上并不均匀,总体趋势并未因个别地区出现冷事件而发生改变。
初春北半球大幅度的降温,让已经“习惯”“全球正在变暖”的人们吃了一惊。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古气候学家郑景云研究员和他的团队研究认为,今后十几年变冷的可能性比增暖的可能性要大。
2月13日新华网在“全球如何应对‘不测风云’?”一文中说,尽管人类早就告别了观星象看天气的阶段,但对极端天气和气候的预测仍是一道难题。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研究员祝从文认为,提高监测预警水平是应对极端天气和气候事件的基础。也有专家认为,在全球气候变暖的大环境下,除受异常大气环流和洋流等诸多因素影响外,中国的极端天气也与湿地面积大幅减少、环境自身调节能力减弱不无关系。因此,在重视基础建设的同时,也不能忽略环境因素,要提高生态保护水平。同时,频发的极端天气和气候事件,也是对政府应急能力和社会应急机制的考验。
2 重金属污染如何有效防治?
紫金矿业之后是南盘江,南盘江过后是龙江河,下一站会是哪里?当前的重金属污染防治措施是否到位?近期,防治重金属污染成为了媒体热议的话题。
2月11日,河池类似的污染4年前就发生过,但4年来污染并未得到根本治理。这说明,环境污染在河池市已非“临发”、“突发”问题。事故中暴露的采矿业乱象表明,之前对企业的整治和监管并未收到较好的效果。文章指出,“亡羊补牢,未为迟也”,从政府到企业,从意识到行动,必须做好充足的准备,才能有效遏止重金属污染的再次发生。
最近几年,国内一些地方接连发生的重金属污染事件已然敲响警钟:再也不能想当然地认为污染只是一种对外界的伤害,只有环境才会受到影响,实际上我们的身体也会被影响。尤其是要认识到,重金属污染对处在食物链末端的人来说,危害尤甚。因为重金属中毒损害机体器官往往是不可逆的,且重金属在动物和人体内都有富集效应,很难自然排出或彻底去除。重金属对土壤造的孽可谓“污染一次,遗患万年”。
2月13日中国化工报说,日趋严重的重金属污染事件表明,我国重金属污染防治刻不容缓。这篇题为“化工业全面布控重金属污染防治”的文中称,石化联合会的工作计划显示,抓好汞污染和铬污染的防治工作,是石化行业今年的重点工作之一。
重金属污染已成为环境保护的公敌。
公众与环境研究中心主任马军认为,除了违法企业的不自觉行为,更有政府执法不严,导致企业违法的成本很低,总是抱着侥幸心理追逐利润的情况一直无法杜绝。中国各地频频发生大范围环境污染事件,一方面说明今天的信息比以往更加畅通,过去能够刻意地成功隐瞒某些大事件,在今天已经不可能了;另一方面说明中国今天较之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加面对环境污染的威胁,这种威胁是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之间失衡所造成的。
此外,各地媒体也积极报道了将大力整治重金属污染的消息。中国化工报说,河南省政府下发文件,批转了河南省环保厅等10部门联合制订的《2012年河南省环境综合整治实施方案》,明确将重金属行业确定为今年环境整治重点。黑龙江日报说,黑龙江将加强执法力度,向重金属污染企业出“重拳”。进一步提高产业准入门槛和环保准入条件,严格禁止在重点区域新建、改建、扩建增加重金属污染物排放的项目,对现有涉重企业,严格按照产污强度和安全防护距离要求,实施淘汰、退出。
3 农村环境整治有何新动向?
把农村环境整治作为环保工作的重点,这是2012年中央一号文件《关于加快推进农业科技创新持续增强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的若干意见》要求之一。2月13日光明网说,城市环境与农村环境唇齿相依,农村环境保护不好,不仅损害农民的利益,还会严重影响居民的菜篮子、米袋子、水缸子。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也明确提出了“加快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控制农村面源污染”的要求。因此,落实农村环境整治规划,是当前必须首先抓好的一项重要工作。
当天多家媒体报道称,据财政部网站消息,中央财政今年安排55亿元整治农村环境,到2015年,全国共完成6万个建制村的环境综合整治任务,建成一大批国家级生态示范乡镇和国家级生态村,使环境问题突出、严重危害群众健康的村庄基本得到治理。
中央财政专项整治资金将重点支持3类村庄。一是按照全国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十二五”规划确定的纳入减排范畴的村庄;二是按照重点流域水污染防治“十二五”规划确定的重点流域优先控制单元范围内的村庄;三是引起党中央、国务院领导和社会高度关注,严重影响农民健康的“问题村”。
南方农村报说,某种意义上,农村成了环境治理的死角。我国农村因治理污染的能力较差等原因,受到的污染更严重。困此,治理农村污染应成政府自觉。文章呼吁,应充分发挥公共财政作用,坚持城乡公平原则,在治理城市环境的同时,财政每年要安排一定资金,用于加强农村环境保护和建设。
此外,广州日报则报道说,广东省环保厅日前制定出台了《广东省农村环境保护“十二五”规划》,要求在“十二五”期间,全省推进农村饮水安全保障、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农村生态示范创建、规模化畜禽养殖污染防治等7大农村环保重点工程。今明两年,广东将着力解决全省农村1645万人的饮水安全问题;到2015年前,全省所有县都将实现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
——本信息真实性未经中国金属网证实,仅供您参考